东北蝈蝈 发表于 2013-11-7 00:08:14

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

首先要培养学生习作兴趣,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。我信奉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关于作文教学,于永正老师说了两句话:1,有头有尾的作文就是好作文。2,有好的心情就能写出好的作文。因此,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,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,对于有创意的表达应该给予鼓励。在这里,我特别想向中年级的老师发出呼吁:不要吝啬你的“优”,你的五角星。昨天拿到刚寄过来的《七彩语文》,里面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这样的“其实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”。我们需要给学生,特别是初写作文的学生以更多的鼓励,用你的慧眼去发现更多的闪光点,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,从而爱上习作。试想,如果他的作文总是被批“不及格”,他怎么会有好的心情,他怎么会乐于写作文呢?“说真话、实话、心里话,不说假话、空话、套话。”我觉得,这是就我们的作文教学。我们多给一些“200分的作文、100分的画”,我们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写作文?

         其次要真正改变作文评价的观念。有的专家对学生的写话评价提出了“三不”原则:一不管他写什么,二不管他写多少,三不管他写得对不对。前两个“不”都好接受,对于第三个我们有些老师会说错了还能不管吗?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有几个错别字、标点符号不会用、语句有毛病等问题上,而要看他的观察是否是真实的,情感流露是不是自然的。我想要强调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。作文应当是个性化的产物,“文如其人、言为心声”,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,写作也应该各具特色。刘锡庆教授说:“我看作文教学的‘目的’就在于解放人,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,把写作主体潜在的创造力、想象力既鲜活而强悍的‘生命力’都尽情地释放出来。”“作文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,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,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。”我们就应当让学生敢于在写作中思考,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,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。总之,我们的作文教学要“多一点激励,少一点约束;多容忍一点真实的稚嫩,少苛求一点虚假的成熟。”

          第三,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,养成读书的习惯。课标指出要“少做题、多读书、读好书、读整本的书”,我们应当认真地贯彻执行。读书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法宝,能够使学生们获得非常多的间接经验。读什么书呢?应该让孩子们读一些能够让人产生共鸣、引发人思考的书。(我想起了前两天一个家长很羡慕地跟我说的一件事,她说有个孩子,爷爷是某中学的老师,他的作文本来不好,爷爷就帮他分类写作文,然后让他背,在教以转换技巧,结果考试不愁。我不禁要问,这孩子的作文水平当真提高了吗?)我也看过一些老师在学生考试前让学生背几十篇规范的作文,以换来高分。这样的教学,如果学生能喜欢上写作,可以说是教育上的奇迹。如果孩子自己能天天读整本书,老师也经常为学生大声读读整本书,一定能够唤醒孩子写起来。读整书本的时间远远超过读小文章,大声读整本书所用的时间更多,也就是说读整本书是需要耐性的,是需要坚持的。就是因为这种耐性与坚持的存在,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写的欲望,就是因为整本书的那种思考的感觉,丰富的内涵,才能真正唤醒学生主动思考,主动去写……实践表明,只要我们引领学生天天读了,大声读一本本书了,孩子爱上写作,那是非常简单的事。同时,这也涉及到一个考试命题和评价的问题,我们以后的命题就要让那些去背作文的人“心碎”。 更多教育资讯尽在乐在学途

         第四,要坚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。语文不能离开生活,生活更是语文学习的法宝,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。语文实践活动能够积累写作素材,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。可以通过一些如看新闻、故事会、比赛、实验等等活动开展实践活动,加强课内与课外、校内与校外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,体现“大语文”的教学观,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